最近很多读者来询问Marvell和Alchip的近况,因此笔者在今天做一个简单的更新。今天Marvell的文章主要分为两部分,主要介绍公司AI相关业务的近况:前半部分讲解Marvell数据中心用800G及以上光模块DSP业务的情况,后半部分为Marvell ASIC芯片业务的情况。由于投资人群体中对Marvell的看法两极分化非常严重,笔者在此希望提供一个尽量客观的视角,不喜勿喷。
首先,我们知道Marvell把数据中心使用的800G及1.6T光模块芯片的营收都归类为其AI相关营收。目前在800G光模块,Marvell一般的做法是把其800G PAM4 DSP芯片和TIA + Driver芯片捆绑起来一起卖给客户(不熟悉光模块构成的读者可以参考下图)。但从去年开始,这一块业务出现了很多新的竞争者:其中800G DSP芯片有Broadcom和MaxLinear开始进来跟客户做验证,而TIA + Driver芯片则有Macom和Semtech开始进来跟客户做验证。
笔者的供应链调研了解到,如果购买Marvell的一整套芯片方案,则其一个800G光模块的DSP报价为$90-100,TIA + Driver报价为$40-50 vs. Broadcom和MaxLinear的800G DSP报价为$50-60, Macom和Semtech的TIA + Driver报价为$25-30。从光模块厂商的角度,采用Marvell的方案比采用Broadcom/MaxLinear + Macom/Semtech的方案成本贵了将近一倍,但800G光模块售价几乎相同。因此,它们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二供的方案(见下表):
由于终端CSP客户仍然有疑虑采用Broadcom/MaxLinear + Macom/Semtech四家芯片供应商混搭的光模块方案可靠性是否会有问题,因此目前在800G光模块市场,Marvell仍然享有着80+%的市场份额,这也是为什么公司还敢在今年初跟光模块客户涨价的原因。但笔者认为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二供方案的渗透率终究会逐步得到提升。
在1.6T光模块DSP方面,除了Broadcom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和Marvell对打之外,更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英伟达在1.6T光模块上正在极力扶持自家Mellanox的DSP芯片。笔者的供应链调研了解到,英伟达早在去年年初就推出了自己的1.6T DSP芯片,但由于这款自研芯片是由Mellanox团队研发的,而我们知道Mellanox本来是做交换机芯片的,因此这款1.6T DSP芯片在诞生之初一直有着功耗太大的毛病。但经过这一年多来的不断改进,目前来看英伟达的1.6T DSP芯片功耗已经基本达到了客户可以接受的水平,目前正在和几家光模块厂商做最后适配验证的过程,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正式进入量产。
不过客观地讲,虽然Marvell在800G和1.6T光模块芯片业务都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,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公司的光模块芯片营收自此就会进入衰退。最近中际旭创曾乐观地表示2026年800G光模块市场将接近翻倍达到3000万只的规模,若果真如此,则这将可以推动Marvell的数据中心光模块芯片业务营收在明年继续保持增长(因为公司在800G光模块市场的份额并不至于会一下子减半 vs. 整个市场规模将会翻倍),详细测算请参见下表:
从上表中可以看到,笔者估计2025年800G光模块整体市场规模在1600万只,其中Marvell仍占有80%的市场份额。2026年根据中际旭创的预估800G光模块可以达到3000万只的规模,但假设其中Marvell的市场份额下降到了60%,则Marvell在800G光模块芯片的营收仍然可以从$1.8bn增长到$2.3bn;此外,笔者预估2025年1.6T光模块整体市场规模在300万只,其中英伟达自供的DSP占比1/3(假设3Q25能够顺利量产),剩余200万只1.6T光模块均采用Marvell的DSP。而2026年假设1.6T光模块整体市场规模翻倍达到600万只,其中英伟达自供的DSP占比1/2,剩余300万只1.6T光模块中Marvell的市场份额为80%,则公司在1.6T DSP的营收可以从今年的$320mn增长到明年的$360mn。800G和1.6T光模块加在一起,Marvell的数据中心光模块芯片业务营收在2026年仍然可以享有28%的增长。
尽管Marvell明年的光模块芯片业务被强劲的800G增长挽救了一把,但最近阮博的退休(见下图)可能暗示了这块业务未来长期存在的问题。阮博是Marvell光模块业务的负责人,也是前Inphi(后被Marvell收购)的Co-Founder和PAM4 DSP的发明人。
讲完了Marvell的光模块芯片业务,接下来笔者继续为读者朋友们讲解一下Marvell ASIC芯片业务的近况,包括其AWS Tranium和Microsoft Maia芯片最新的情况。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海外科技股研究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